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东校园有这样一批“工程师”,曾经,在三尺讲台育桃李,用一支粉笔写春秋,默默耕耘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人。而今,他们大多年过花甲已退休,但仍时刻惦念着在他们眼中最可爱的学生,用最真的爱,最浓的情,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机电学子,抒写着自己夕阳人生的无限美好。他们,就是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教授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真没想到,邓教授的家如此朴素”,去过邓美玉教授家后,电自动化(高本)07-2班的同学连连感叹。的确,邓教授家里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装修,老式的沙发,老式的电视,老式的桌椅……还让同学们深有感触的是邓教授不大的家里满满两书橱的书。曾有同学去拜访邓教授时,恰巧遇到邓教授老两口在吃饭,饭桌上只有一盘青菜,两个馒头,一锅小米粥。简简单单,同样让人感慨。很多大一的新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大学教授,认为大学教授会很威严,不易相处,但跟邓老师接触后会发现完全不是所想像的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就像我的奶奶一样”,很多同学如是说。有的同学去拜访邓教授时,会拎一些水果或小礼品,但邓教授每每都坚决回绝,从来不收学生的任何东西。在同学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像邓教授这样的老教师,她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事方式感染着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传道解惑,一丝不苟;报告讲座,字斟句酌
据统计,从2006年至今,“关工委”老教授们共为机电学子做报告、讲座及开展座谈会达30场次,累计参与学生达4000余人。且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像张荷英教授《大学生恋爱观》这样的大学生情感类的座谈会,又有像沙炳州教授《如何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这样的大学适应类讲座,更有像杜培林教授《解读“五四”精神》,何君亮教授《幸福人生漫谈》这样的探索人生真谛,把握时代脉搏的交流会。老教授们每次与学生交流前都会做充分的准备,有时为了一个讲座要准备达三个月之久。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准备的讲稿就有几十页之多,而且大多都是手写稿。对于讲座的内容,老教授们也是字斟句酌,讲座前,老教授们还会与辅导员进行交流,让辅导员老师对讲稿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讲座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更感兴趣。“不能因为我的讲座,学生非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而受到了误导。” 老教授们在与辅导员交流时经常如此谦虚的说。有的老师如周文安教授虽已年近八旬,但只要有学生班级邀请讲座之类,皆欣然答应,全然不顾年事已高。从对待讲座、报告的态度上,我们不但能领略到老教授们的虚怀若谷,更能感受到老教授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关爱学生,细致入微;雪中送炭,亦师亦友
“关工委”的老教授们大多住在校园里,平时会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走走看看,与学生谈谈心,拉拉家常。在学生眼里,这些老教授们既是老师,更是朋友。很多不愿或者不方便与同学及辅导员说的话,聊的事,更愿意向这些老教授们倾诉。而老教授们也乐于倾听,乐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事也是时时挂在心上。一位老教授了解到2008级某班的一位学生心理出现一些问题,就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这位学生的情况,多次与这位学生进行谈心,请这位学生去自己家里吃饭,及时了解这位学生的症结,期间还经常通过这位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干部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位教授,则特别关注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困难学生虚寒问暖,关怀备至,当听说有一位学生自小父母双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但家庭异常困难的情况后,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800元给予资助。今年,2009级一位家庭困难学生,手腕扭伤做手术需要一万多元的手术费,这位教授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从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虽然钱不多,但对这些困难学生来说,在他们这个时候,却是最需要的,也许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让他们能够尽量安心的坐在教室里学习,完成学业,今天帮助了一个学生,可能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简单朴实的话语,透露出老教授们对这些学生浓浓的爱意。老教授们大多爱好广泛,且多有特长,如童培孚教授善于指挥,在他的带领下,机电系很多学生也爱上了合唱这种唱歌方式,同学们在歌唱水平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同学在与童教授交流歌唱技巧方面,加深了友谊。
此外,老教授们在参与学生宿舍教育管理,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老教授们用他们的默默付出,支持、关爱着机电工程系的学生工作,为机电工程系学生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教授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也深深影响着机电学子。相信在老教授们的支持、关怀和帮助下,机电学子将会更加健康的成长,机电学子的大学乃至人生之路将会走的更加顺畅。(作者:刘钦兴 责编:许志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