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文法系除了组织重点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外,各团支部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自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行管11-1班权欣和法学12-1班王晶竹就经过层层选拔,同其他17名泰安高校优秀学生一起,参加了由山东农业大学阳光同行支教团组织开展的“甘赴黔行”暑期实践活动。
用简简单单的心态面对艰苦的环境
“拐弯都是迅疾的甩来甩去,大家都吐了,却没有一句抱怨。”由于前往支教地的路线都是山路,权欣、王晶竹同其他17名支教学生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有些不适应。来到贵州,权欣等8名同学负责白泥坡小学100名同学的教学工作,王晶竹等11名同学负责果化小学400名同学的教学工作。白泥坡小学100个孩子分为4个年级,权欣同学负责三年级的语文、音乐、美术和专题拓展课;果化小学400个孩子分为6个年级,王晶竹同学负责二年级的全部教学工作以及五年级的语文。作为教务组长,权欣回忆:那里的孩子都很简单,和他们在一起自己也变得简单了。
一天的课程完毕后就去家访,100余次家访,短短1个月却不知道被感动哭了多少次。讲起最让人感动的事情时,权欣激动地说到:班里有两个寡言的姐弟,从来不肯交流。家访那天,我们几个人和两个孩子徒步走了4小时山路,两个孩子一前一后默默的带路不让我们走丢却也不肯说话。走到一条不窄也不深的河边,孩子告诉我们要淌河过去,一年四季他们都要淌河而过,那时是夏天,河水清凉舒爽,而当我们想到冬天这水冰冷刺骨时每个人的眼角都湿润了,而两个孩子依旧木木的不声不响。经过细心开导两个孩子终于打开心扉,藏在年弱孩子背后的巨大伤害权欣同学不忍叙说,她说:“伤害是我们弥补不了的,觉得自己空前的渺小,看到他们的眼睛时又觉得他们快乐就好。不再像开始那样希望改变孩子的人生,只希望他们单纯、简单、快乐就满足了。”
王晶竹同学讲到当时每位去支教的同学都生病了,却都坚持上课,问到他们坚持的动力是什么时,王晶竹同学很确定的说:“没什么动力不动力的,教他们我们才知道,不是我们多么伟大神圣地去教育别人,而是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东西,我们想学更多东西就不想放弃。”
支教学活动是对自身的洗涤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参与支教的同学表现出的强烈情感不是当教师的喜悦,而是一种虔诚的感恩与对从孩子身上学到的知识的尊重与渴望。当问及他们最想让大家知道什么时,王晶竹同学讲到:“支教过程中,每位优秀的队员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我们对偏远地方存在很大误解,我们的高学历、好生活、高标准是我们的定义。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我们并不神圣,我们只觉得不是我们教育他们,是他们在洗涤我们,在教育我们。
希望能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一个月的支教工作很快结束了,回想起离别那天权欣同学说:“那天贵州大雨,我们坐车离开校门,100个孩子被留在校门里面,他们留不下我们就全都跪下,那是我不曾想过的‘震天响’的哭声,他们喊着我们,我们却必须要走。”权欣同学说:这个小学是第一次接受支教,封闭的大山导致了教育水平偏低,当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能力也低,错误的拼音发音时时存在。尽管我们的支教力量微薄,但是从孩子们的反映来看,短期的支教还是让他们有很大收获,我们最大的希望依旧是他们能简单能快乐,希望能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参与其中。(文:吕鸣悦编辑:周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