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会当水击三千里”,是雄鹰,就搏击长空,凌云展翅怒冲天;是江海,就海纳百川,汇集百浪聚精华。不畏前方风雨无阻,不怕旅途荆棘遍布,成功,因为我们志在成功。
在第十三届“挑战杯·青岛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上,经管系“以一挑百”代表队(参赛队员刘永庆、白雪、刘晓、孙晓宇)的作品《关于东陈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指导教师陈福刚、于华、孔宪军)最终喜获山东省特等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以一挑百”队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案的确定千回百折。每一次激烈的讨论,每一个交锋的观点,每一回真切的实践,从方案的提出,到群体的讨论,到揣摩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考虑到方案实践的可能性,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每一个细节都要周全顾及。最后,经反复讨论与推敲,他们终于敲定了《关于东陈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这个主题。确定主题之后便是实践调查,针对此问题进行实地探究。
2012年7月16日,“以一挑百”代表队参赛成员在指导老师经管系党总支副书记陈福刚的带领下,奔赴滨州市惠民县东陈村围绕“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展相关调查。紧凑的日程向参赛成员发出了短时间、高效率的挑战。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实践活动中去。陈书记与在东陈村挂职村第一书记的我校老师韩子玉以及村委会的成员进行了座谈,谈及村里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谈及外出务工的情况、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谈及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下午,参赛成员来到当地留守儿童学校举行简单的捐赠仪式,把一摞摞充满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美好祝愿和殷殷期盼的图书纷纷赠予孩子们。陈书记还在捐赠仪式上发表讲话,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乡村,回报乡村,回报祖国,并鼓励这些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视野,陶冶情操。随后,他们对儿童展开调查,逐步了解留守儿童与其他同龄孩子之间的差距,让阳光走进孩子的心扉。
质朴的言语,纯真的面孔无不牵动着参赛队员的心。他们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执着,加强当代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大学生无私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呼吁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中。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长达数月的积极筹备,挑战和机遇同在。采集信息,制定计划,修改方案,付诸实践,团队成员耐心细致的做着这些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事情。他们足迹遍布东陈村,从每一家庭的住户面积,到家庭成员组成,再到是否出现留守儿童情况,团队成员一一做好详细记录。同时,用心记录,用爱感悟,把关心和感恩留在东陈村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里。
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了本次竞赛作品,加上系领导、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努力奉献。经管系领导、老师高度重视,悉心部署,指导参赛队员确定方案计划,安排工作任务,先后召开多次成员会议,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工作,积极提高参与实践活动人员的思想意识,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进取和上进心。
经过全体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践与理论结和并具有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这个方案凝聚着经管系领导和每个团队成员辛勤劳作的结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指导老师陈福刚,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修改和纠正,以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参赛队员介绍。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一路回首,几个月孜孜不倦的奋斗钻研,指导老师与参赛队员数百个日夜的挑灯夜战,从强劲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佼佼者。这一切,绝非偶然。他们,懂得把一个既定的大目标分解为几个易于完成的小目标,在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善于总结经验,积蓄力量,奋力前行。抬头仰望天空,追逐梦想;低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管系踏着辉煌的脚印,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出发!(文:杨淑铭 刘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