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

信息系

当前位置 : 校区主页 > 信息系 > 正文
母校熏陶助成长,基层奉献闪光芒----记信息系优秀毕业生于世杰
  • 发布时间:2012-07-05

  • 浏览量:

“一年时间,一万份档案,科大这个小伙子真了不起!”  

 这是乳山市人事部门领导在视察工作时在现场说的一句话。  

于世杰,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学生,山东威海人。大学期间担任班长职务,曾多次获校奖学金。2011年毕业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三支一扶”考试,经过选拔,成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并被组织分配到乡镇机关从事志愿服务(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组织办)。工作后完成了所在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村“两委”情况档案梳理,共建档一万余份,完成了以前无人愿做也无人能做的工作;作为所在地志愿者代表参加了“红色关爱”活动,走访、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干部、老党员。  

牢记母校谆谆教导,踏实工作“求是惟真”    

山科大的“校训、校风”,于世杰一直记在心中。自走向社会投身工作岗位那天起,于世杰便告诫自己必须转变观念,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角色转变,扎扎实实沉下去,扑下身子干事业,积极投身到基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他所在的部门是乡镇组织办。初到单位便听说组织部门的人都是工作狂,但当于世杰真正进入这个部门才发现用这个词来形容组工人员,其实并不过分,这个部门没有所谓的“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悠闲,有的只是分秒必争的忙碌,至于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如此,但充实的生活总会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都说严谨细致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也是组工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当我初入组织办时就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深刻的体会,为了统计核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村两委干部任职情况,在相关当事人或离世或无法查明详细信息的情况下,我与同事通过逐村走访知情人以及调阅相关组织资料史等多种方式历时半个月将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核查上报。为了核查镇区离退休老党员的信息,我与同事又一头扎进档案室,历时二十多天将镇区接近1万份档案材料进行了信息记录汇总。组织部门的那种求真务实的观念,严谨细致的作风, 我感觉与科大校训中“惟真”二字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都是在告诫我们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认认真真对待,细细致致做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常怀科大“五种精神”,实际行动亮我青春    

“山科大五种精神是我工作上的座右铭。”在采访时,于世杰这样告诉记者。作为单位一名年轻同志,于世杰深知多做事就是锻炼、多做事就是学习,始终做到“手勤,脚勤,嘴勤,脑勤,笔勤”,做到以勤补拙,以勤养德,以勤修身,以勤做人。2011年春节值班,他向单位领导提出与家在外地的同事换班,让他们能有机会回家与亲人共度春节,虽然他没能在除夕夜与父母吃年夜饭,但是因为有了一份责任的坚守让他感觉这个除夕夜过的依然团圆。于世杰工作的这一年也是他在党员预备期接受组织上教育和考察的一年,201112月份,他所在的镇召开了第十四届党代会,因为部门职责的关系他全程参与了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20124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镇区开展了以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老干部的“红色关爱”志愿者行动,于世杰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并接受单位领导授旗,作为一名党员能在预备期接受各方面教育,提高爱党意识,提升党性觉悟,于世杰感到十分光荣,20125月他已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今后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于世杰说。  

情系母校难忘恩师,桃李芬芳茁壮成长    

工作之后的于世杰最难忘的就是那份师生情。他说,他一直很感校区及信息工程系的培养,感谢辅导员老师们。毕业时,他将奖学金捐给了还没有完成学业的师弟师妹;上次回学校,他又捐出了第一份工资。  

“科大六十载春华秋实,人才辈出。作为科大一名平凡的毕业生,我的努力永无停止,请母校放心!”采访结束时,记者感受到了于世杰坚定的信心。(作者:袁庆远)

 

   

   

 



上一篇:信息工程系切实做好新学期学生管理工作 下一篇:信息工程系召开公务员考试指导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