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由校区学团工作部主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承办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东校园5号教学楼顺利开展。本次讲座以《MBTI:当代大学生的“社交密码”还是“科学算命”?》为主题,由智能装备学院辅导员孙斌老师担任主讲。
孙斌结合心理学理论基础和案例,系统讲解了MBTI的起源发展、理论框架及实际应用。他对16种MBTI人格类型的核心特征展开解读,从“E人(外向型)”与“I人(内向型)” 的能量获取差异,到“N人(直觉型)”与“S人(实感型)”的认知模式对比,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一测评工具的科学内涵。他巧妙融入职场案例和日常社交生活场景类比,使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现场不时爆发出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讨论。
“MBTI是认识自我的工具,而非定义人生的框架”,孙斌特别强调。他引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真正的自我认知,需要在实践中动态观察、持续探索;健康的人格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同学们要跳出标签固化思维,避免陷入“标签化”认知的误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自身多面性;无论是“社恐”还是“社牛”,每种人格特质都蕴含独特的优势与成长空间,性格测试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大学生应在开放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
本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MBTI和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更引导同学们以理性视角看待心理测评,培养批判性思维,助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更好的发展自我、成就未来。(文:鲁悦 图:王启航)
